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天天要闻:大学生解锁大漠“治沙客”身份 接力九年在西北种绿洲

来源:凤凰网    时间:2023-05-30 13:50:31

暑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领衔“绿勤行——我家有片心绿洲”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甘肃省民勤县腾格里沙漠进行防沙治沙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40多位南航学子历经一路颠簸,来到腾格里沙漠,与10多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子一起,在接下来的十四天内团结协作,为黄沙漫天的腾格里沙漠穿上绿色新装,为祖国的西北治沙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愿做沙漠变绿洲的实践者


(资料图)

太阳才刚从远处的沙丘爬上来不久,我早已吃完早餐,在博龙基地沙漠治沙人曾叔的带领下,活力满满开始当天的种树任务。

“腾格里”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天”,描述沙漠像天一样浩渺无际。在一望无际的沙漠,气候条件恶劣,不仅热,而且非常干。我们一行人不顾环境恶劣,带着铁锹、手套等工具前往种树地点。此次种植的树苗是梭梭苗,属于防风固沙的常见植被,具有沙漠卫士之称,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队员们随机组队,一人用铁锹挖坑,一人在后面插苗。经过多次配合工作,逐渐产生默契,种植水平不断上升,种植效率不断提高。劳动过后,一排排整齐的梭梭方格延伸开来,整齐有序。在本次治沙实践中,团队成员栽种了200余捆幼苗,共计20000余棵。

图为实践成员在种植梭梭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祖铭悦 供图

黄沙莽莽,降雨稀少,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仍需要人工浇水。就这样,在沙漠里,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场景,除三、四个队员在曾叔的带领下,用浇水车为平地里排列整齐的幼苗进行规模化浇水之外,剩下的队员们井井有条、配合默契地排成一列长队,通过人工传递的方式,将一盆盆水浇给水车难以到达的地方所种植的树苗。铲土、围堰、浇水,我们干得热火朝天。浇水的土方法虽显落后,但这不仅传送了树苗的生命之水,更传递了我们不灭的治沙之情。

图为实践成员在传递水源浇灌梭梭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洪喆 供图

愿做孤漠指引方向的行动者

大漠漫漫,一眼望去,少有大型参照物,行者最怕的事情就是判断方向,因此沙漠道路的划分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带着大量废旧玻璃瓶,来到沙漠腹地,沿着常走的道路两侧,隔距插瓶,一锹一锹、一脚一脚踩出一条条人工划分的“瓶子公路”,为行走于沙漠的人们指明方向,指引道路。

图为实践成员在沙漠中插瓶以做路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祖铭悦 供图

愿做大漠风光、西凉文化的传播者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我们大多初次来到沙漠,因此更珍惜难得的机会,亲近大漠、拥抱自然。在这里,既可以体验一把野营滑沙的乐趣,又能享受“长河落日圆”的意境,还可以在欣赏明月星空的同时,畅谈人生理想、思考生活意义。我们的沙漠生活多姿多彩,充分感受大漠风光的别样魅力。

实践团队文创组的队员们在具有异域风光的大漠中捕获灵感,把所见所思所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创作了一幅幅沙漠文创作品。其中,设计初稿的“绿勤行”吉祥物便是梭梭的化身,如同幼苗在队员的精心培育下生根发芽,吉祥物活泼可爱,展现了盎然的沙漠绿意。此外,绿勤行实践团队将会挑选一部分作品做出文创实物产品,以绿勤行与腾格里的故事为依托,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弘扬绿色建设信仰。

图为实践成员创作的平面设计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健 供图

代代治沙,薪火永传

新青年自己的路,得靠自己开拓。我们在沙漠中用实地行动,开拓着属于沙漠的绿色之路,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并带领着越来越多高校的青年共同加入治理沙漠的行动中。团队九载接续治沙,艰苦投入,现已建成了百余亩“南航林”。“南航林”的绿意不断延展,嘉木苍郁,生命粲然。

“绿勤行”团队怀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治沙之志,积极参与防风治沙,在热爱和责任中助力沙漠建设、民勤发展。在治沙之余,我们帮助基地进行垃圾分类,新营地搭建及沙漠道路划分等基础设施建设,用青年人的智慧与力量,在祖国西北的一片漫漫黄沙中,甘做绿色大漠的建设者、守护者。(通讯员 唐莉)

(中国青年网)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