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上有三大知名特工,詹姆斯·邦德、杰森·伯恩与伊森·亨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007》越拍越烂,《碟影重重》三部曲之后一部不如一部相比,《碟中谍》系列反而焕发生机,延续至今。
而这一切的开始都要源于1996年派拉蒙与汤姆·克鲁斯的合作,双方都有意将1966年的电视剧版《碟中谍》搬上银幕,所以一拍即合。
提到《碟中谍》,首先不得不说就是译名,如果要评选经典的中文译名,《碟中谍》肯定能进入前五。
《碟中谍》的英文片名是《Mission:Impossible》,直译过来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台版译名便是这样,港版则是《职业特工队》,这样的译名过于普通,没有灵魂。
内地版的《碟中谍》既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又有一语双关的作用,碟是碟片,谍是谍战,意为在影片中看谍战,而片中所有任务的开端也是因看影碟始,点题又精妙。
其次要说的自然是配乐《Mission:Impossible Theme》。
倘若《碟中谍》没了这个主题曲将会失色不少,大提琴和架子鼓营造的节奏感极强,让危机四伏的气氛溢出屏幕。
当“等等、等等、等等”的音乐一响起,如同82版《西游记》的片头曲《云宫迅音》一样,刻入骨髓的画面随即浮现在脑海中。
最后必须说到的就是《碟中谍》的节奏。
作为90年代八千万美元投资的商业大片,一旦故事不能让观众着迷,即使有再大牌的演员,再刺激的场面也无法成为经典。
恰好《碟中谍》在这一方面做到了中等偏上,观众每一次将要降低兴趣时,来一个逻辑合理的反转,或正在观众猜测谁是幕后操纵者时,直接给出答案。
这种双螺旋结构的叙事方式让影片的节奏一直带动着观众的情绪,使之处于亢奋的状态,在吊在天花板窃取情报和片尾的火车,直升飞机大战名场面中完成升华。
《碟中谍》一开篇就是正螺旋设谜。
中情局向以吉姆为首的特工小组发来指令,一名特工人员已叛国,将在布拉格大使馆偷取潜伏在东欧的特工名单,若诡计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伊森·亨特他们奉命出击,拍下叛国者窃取情报的证据,并放长线钓大鱼,等他与买家交易时一网打尽,所有人按部就班,计划进行的很顺利。
可将要完成之际突生变故,吉姆等人通通被打死,只余伊森·亨特一人,而他也被栽赃陷害成了杀死队友的凶手,面临亡命天涯的窘境。
正在观众纳闷到底是谁策划的这一切时,导演开始反螺旋解谜。
让伊森·亨特约中情局的上司见面,告诉观众捉奸行动其实是锄奸计划,失窃的是假情报,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查出内奸,而这个内奸就是被冤枉的伊森·亨特。
随后伊森·亨特逃出重围,自证清白,由他的调查又引出一条线,那就是陷害他,杀死他的队友,与军火商麦克斯交易的约伯是谁,也让观众从一个谜中进入到另一个解谜的乐趣中。
但导演并没有直截了当的揭露谁是约伯,那样就太过平铺直叙了。
而是学希区柯克的焦点转移之法,故意进行错误引导,让观众误以为中情局上司基特里奇是叛徒,伊森·亨特的取证过程也直指基特里奇有问题。
在伊森取得特工名单后逃到英国,吉姆适时出现,死而复生的设计会让观众觉得惊讶,之后又借由伊森的推理,揭示吉姆和他的妻子克莱尔是幕后主谋。
影片的后半段,导演没有拖泥带水,故意扯闲篇。
反而让节奏加快,叫观众在诧异之余来不及思考再次沉浸到火车大战的惊险刺激当中去。
这样一来,不仅展现了伊森身为特工文武双全的一面,也掩盖了反转稍显刻意的漏洞,这是剧本结构上聪明之举。
在最后,伊森对未来产生了迷茫,暂时没有像队友一样恢复特工身份。
但在飞机上,空姐让他看电影的桥段为续集留下了伏笔,全球4.57亿美元的票房也让续集被提上了日程。
《碟中谍2》与前作并没有形成承上启下的关系,只是在重复第一部的套路。
为了增加一点新鲜感,《碟中谍2》启用了彼时正凭借《变脸》在好莱坞声名鹊起的吴宇森,但成也吴宇森,败也吴宇森。
5.46亿美元的票房让《碟中谍2》成为当年的全球票房年冠,比第二名,在奥斯卡大杀四方的《角斗士》多了近一亿美元。
可卖座并没有换来好口碑,第二部完全失去了第一部的精髓,成为了汤姆·克鲁斯耍帅个人秀,也造就了系列评分最低的尴尬。
《碟中谍1》在故事上还有悬疑、冲突、反转,让人不至于昏昏入睡。
而《碟中谍2》则完全沦为了一部平庸的爆米花电影,没有戏剧张力,剧情平淡如水,逻辑漏洞颇多。
尽管烙上了很浓厚的吴宇森的个人印记,但白鸽、双枪、慢镜、无限子弹都出现的不合时宜,可以为之的痕迹太明显。
如拜塞制药厂在岛屿上的秘密基地里怎么会一群鸽子。
这群鸽子既不是用于实验,也不是出于老板的个人爱好,还处在存放危险物品的仓库里,怎么看都不合理。
以往吴宇森的港片中,白鸽都与教堂一同出现,暴力美学的观感极佳,可在《碟中谍2》里强行加入白鸽的情节,既不是浪漫主义,也没有和平象征,就是空洞无内涵的唯美主义,华而不实。
还有吴宇森营造的双雄对决也没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反派的智商集体不在线,都成了阿汤哥耍帅的工具人。
明明可以抢先一步夺得新型病毒“金美拉”,非要慢吞吞地废话半天,又像走台步一样亮相,最后成全伊森·亨特的痴情人设。
如果说前作的黑白不明,无间反无间的故事变成了简单又落俗的正邪对决还能忍受一下的话,那么俊男假靓女的配置就必须要吐槽一下了。
看得出来,吴宇森想在《碟中谍2》重现《纵横四海》里张国荣、周润发、钟楚红那样的效果,但女主的颜值实在不敢恭维,与阿汤哥同框的画面没有半点CP感。
而且汤姆·克鲁斯与吴宇森的合作充满了违和感,观影过程中格格不入的观感特别明显,不像周润发那样丝滑入扣,相辅相成,也许是因为阿汤哥不熟悉吴宇森的风格。
当然,《碟中谍2》也不是一无是处。
开头汤姆·克鲁斯徒手攀岩的片段,吴宇森在动作场面的调度,都在水准之上,这也让第三部不至于夭折。
《碟中谍3》的第一个动作场面就宣告与第二部割席。
吴宇森在《碟2》中是无限子弹,J·J·艾布拉姆斯一上来就是换弹夹,还问伊森·亨特子弹够不够用,从花里胡哨的漂亮变成了写实派。
除此之外,还对第一二部进行了补充,如前两部中伊森具有易容的能力,但并没有说伊森是怎么办到的。
而在第三部中做了说明,先获取对方各个角度的照片进行建模,再录制他的声音进行转换模拟,最后便能够以假乱真。
这些细节的填充让《碟中谍3》的故事在逻辑上没有什么大的毛病,还实现了对第二部的全面升级。
第三部的剧情依旧很简单。
片中总共有三次任务,第一次是伊森救他的女特工徒弟琳德赛,第二次是抓捕头目欧文·戴维恩,第三次是解救自己的妻子,与《碟2》走的都是通俗易懂的路线。
但《碟3》故事的精彩程度却远胜于第二部,因为《碟3》的三个章节环环相扣,草蛇灰线埋的恰当好处,且节奏明快,引人入胜。
尤其是动作场面,惊险刺激的感觉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三次任务,每次都有目不转睛的桥段。
如第一次任务,直升飞机在风力发电机间来回穿梭,第二次任务,戴维恩的部下在桥上狂轰乱炸。
第三次任务,阿汤哥在上海的两座高楼之间荡过去,还复制了成龙在《我是谁》中从荷兰鹿特丹大楼往下滑的那一幕。
到了第三部,《碟中谍》系列总算找到了自己的内核所在。
动作场面是核心,故事是辅助,只要剧情不烂俗,靠节奏吸引观众,这个系列就会长存下去。
跟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一样,都是固定的模式,接受任务、完成任务,甚至连两人总是被陷害,老要去救人的方式都如出一辙。
但看《警察故事》看的是成龙的动作喜剧,看《碟中谍》看的是汤姆·克鲁斯突破极限的动作,两个人还能继续打,这个IP就会大卖。
其实,《碟中谍》系列拍到第三部就可以以三部曲终结了。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碟中谍》打破了逢三部曲必烂尾的魔咒,第四五六部不但没有疲软,反而以过硬的质量超越了前三部。
这种表现叹为观止,怪不得派拉蒙不管怎样都要绑定汤姆·克鲁斯,毕竟有他在就有叫好又叫座的《碟中谍》。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